中心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国学班7月14-15日孙立群老师《“史记”中政商人物的命运启示》【听课笔记】
2024-05-19浏览:0

现代经济中,没有什么技能比学习能力更为重要。从全球来看,学习是对未来收益的高度预测。通过学习,我们会学到一种成长思维模式,即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困难任务,通过商业运作,可以让财富激增,通过德行修养,让自己对家庭、社会做出贡献。学习帮助我们如何运用更缜密的思维模式去实现目标。

 

导师简介

孙立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现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吕不韦》《李斯》《范蠡》等人物系列讲座,深受观众喜爱。易中天称赞他的主讲风格是满腹经纶,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1.jpg

 

714-15日,国学班迎来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孙立群教授,两天课程中,国学研修孙教授以《史记》为文本,从政商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梳理了范蠡、李斯、吕不韦、子贡等历史人物命运际遇背后的政治风云和人性特点,他将历史故事和背后的哲思讲得深入浅出,孙教授对待史料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他用洪亮的天津普通话,为学员剖析这些政商人物的成败得失为后人带来的启迪和教训,揭示了现实社会运行规律,帮助大家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增加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2.jpg

 

《史记》塑造我们的大局观

武汉国学班孙教授认为《史记》是一部伟大的、极富魅力的史学名著。他说读中国书,不读《史记》等于没读中国书。《史记》是奠定中国史书体例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叙事简练生动。记事始于传说的黄帝,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包括上下3000年的历史,尤详于战国、秦、汉。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00多字。该书以人为中心,描绘了许多人物的事迹,其功过成败,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孙教授认为《史记》的生动性、可读性是史学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他提出,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探索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冯仑、马云、任正非等优秀的企业家都爱读《史记》等历史类书籍。

 

国学班孙教授特别提到,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的过程中,惨遭腐刑,极度痛苦中,他以先贤激励自己,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孙教授高度称赞司马迁在逆境中完成《史记》这一历史著作的伟大成就,尤其在精神层面,司马迁给我们许多启示,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在深陷逆境的时候,司马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货殖列传》为中国商人点赞

在中国文化中,重农抑商,十商九奸,投机倒把……等形象是对商人的描述,孙教授告诉大家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篇为商人点赞、为商人叫好的文章,就是司马迁的《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记录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富人,连同当时的物产、商业活动、经济活动一一做了描绘。歌颂了春秋至战国一批著名大货殖家:范蠡、子贡、白圭、卓氏、巴寡妇等这些商人典范,孙教授指出这是第一部为商人树碑立传的史书。司马迁在文章中将市场和商业的道理说得极透。首先是承认人的欲望,认为这不可压抑,一个社会的贫富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鼓励人们劳动致富。求富,理所当然。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其次说明社会需要因势利导。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两千多年以前,司马迁就给人们规划了致富的道路,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同时对利润、分工等都有极精辟的论述,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也讨论商业伦理和精神,从范蠡说到富好行其德的观念。从地域之差别引出商业的必要,提出商业竞争中的无常,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这些理念是和今天的市场经济等非常接近的思考。孙教授认为司马迁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对商业的深入把握都值得在做企业家细细体会。

 

孙教授在《货殖列传》中选出了富豪排行榜:

 

先秦富豪排行榜

 

范蠡,中国古代富豪第一人。对商业精通。发财致富。富好行其德。

 

儒商子贡

 

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在《货殖列传》里列在第二。中国的第一个儒商。喜欢过富足、体面的生活。传载: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粥财于曹鲁之间。”“七十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能言善辩,善于经营,喜欢过排场生活,他经商不单是为了发财致富,而与政治目的相联系。他所到之处,结交名流,到处宣传他的老师孔子,他是孔子周游列国经济上的支持者。待价而沽就是讲的子贡,司马迁评价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就是贱则买进,贵则卖出,掌握时机,从中转易。子贡做珠宝生意最成功,多年来,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时刻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时机,处处立于主动有利的位置,所以笔笔交易有盈无亏。子贡是很早提出理解商品价值的人。


3.jpg

精明的商人——白圭

 

战国商圣级别的商人,他对市场观察非常细致,认为经商如孙吴用兵。审时度势,对经商时机把握恰到好处,靠贱买贵卖获取利润。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理念。他把道德观念融入经商,不唯利是图,应当有智、勇、仁、强四种秉性,具备姜尚、伊尹的智慧、计谋。这一经营准则,直到今天仍为商界广为运用和提倡。他很低调,不怨天尤人,代表中国商人的正面形象。

 

多面手猗顿——畜牧起家

 

山西人。猗顿向范蠡求教如何致富,范蠡教他养殖畜牧。为当时晋商一带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乌氏倮畜牧

 

少数民族首领。经商发展畜牧,乌氏倮比封君是秦始皇对他的优待。

 

巴(蜀)寡妇清

 

巴寡妇清是四川重庆人,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她与秦始皇关系非常好,为富能仁,秦始皇封她为贞妇,诏她进宫,给以公卿王侯的礼遇。巴寡妇被奉为代表重庆地区巴国、巴郡时期工商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人物。

 

解读商圣范蠡

 

自从国学培训班孙教授在央视讲解范蠡之后,社会各界对范蠡的关注越来越热。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对范蠡的最高评价。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范蠡精神,确实值得企业家们学习和效仿。孙教授认为春秋战国是最活跃的时代,中国有老子、孔子,世界范围内,同时期出现了释迦摩尼、苏格拉底等大师级人物,这是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范蠡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司马迁把最好的赞美都给了范蠡,评价范蠡富而好行其德

 

25岁以前,范蠡待在南阳。年轻时代,他是个不循规蹈矩的人,史书记载范蠡的用词,都显示他是个常人眼中的问题少年被发佯狂不与于世”“一痴一醒,时人尽以狂。文种慧眼识范蠡,认为狂夫多贤士,众贱有君子。范蠡的人生中,文种是个重要人物,他独具慧眼地看出了范蠡的才能,像伯乐一样发现了他。范蠡审时度势,认为吴国已经有伍子胥和孙武辅佐了,不如去更能发挥特长的地方,于是和文种一起投奔越王勾践门下。

 

范蠡在越国待了42年,越国强大以后,他激流勇退,离开了越国。他敏锐地认识到形势的变化,对越王勾践的为人看得非常透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喛,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不为名利所扰,范蠡做事非常有计划,有谋略。

 

孙教授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就是范蠡,第一个慈善家也是范蠡。范蠡师承计然,计然是老子的弟子。在范蠡思想中,追求和谐的天道、地道、人道尤为可贵。范蠡对治国有着高超的智慧,他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认为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这叫持盈,国家将要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这叫定倾,平时治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这叫节事。

 

他在齐地务农,又短暂出仕,后弃官而去,陶地经商。做官,务农,经商……范蠡适应各种角色,样样成功,宠辱不惊,他一生奋斗不止,境界极高。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孙教授认为,现代中国人尤其需要学习范蠡的这种精神,因为人生不满意处十有八九,遇到坎坷,范蠡精神教育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淡定,成功不唱高调,不讲大话。失败不怨天尤人,永远尽职尽责。

 

孙教授特别为学员们总结出范蠡精神和他经商的成功之道。

4.jpg

范蠡精神

 

不断进取,艰苦奋斗

 

儒道互补,健全人格

 

脚踏实地,勤谨务实

 

真诚经商,智慧经商

 

富而好德,回报社会

 

范蠡经商成功的秘诀

 

做事有备,把握时机——范蠡对商机的感悟是超前的。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范蠡认为经商跟打仗有相似之处,要抓时机,要提早准备,要快。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之为灾

 

贵出贱取——“贵出如粪土贵上极则反贱当商品价格很高的时候要及时售出,高到顶点就是变贱的时候。贱取如珠玉。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贱下极则反贵。当商品的价格贱到底的时候,就会开始往上走了。

 

待乏积著——“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要合理地储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三八价格,薄利多销——“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也。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农末俱利,农民和商人都可以获利。逐十一之利,主张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范蠡的商业理念渗透着人文精神。

 

富而好行其德——“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志在定立国君的吕不韦

 

与范蠡不同的是,《史记》中也记述了一些功高显赫却下场悲惨的人物。孙教授以吕不韦的人生经历为例,指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金钱改变历史进程的人,靠金钱进行政治投机,能量极大。他以一千金的成本,赢得了一个国的收益。孙教授侧重在人性上解读吕不韦,认为他聪明反被聪明误。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吕不韦不满足于家有千金,而是弃商从政,追求既富且贵的人生,将人生的赌注放在培养国君身上。《战国策》中记载的吕氏父子对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吕不韦是个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吕不韦问:耕田之利几倍?其父答曰:十倍。又问:珠玉之赢几倍?答曰:百倍。又问: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答曰:无数。吕不韦在邯郸发现机遇,秦国的公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在赵为质人,郁郁不得志,吕不韦发现异人是此奇货可居!吕不韦精心设计,敢于冒险,将异人辅佐成了秦国的国君。吕不韦通过说服异人、邯郸献姬、游说秦国、定立太子,进入政坛实现目标的四部曲,显示了他步步为营,办事周道,想问题全面的特点。吕不韦当上了秦国的相国,封文信侯,实邑河南洛阳十万户。权倾天下。

 

孙教授总结吕不韦的失败并非因为经商和处理国家政事有误,而是错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一错再错,酿成大祸。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是经商、管理国家的高手;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李斯的跌宕人生路

 

孙教授对李斯的剖析,也是鞭辟入里,让人深思。

 

李斯出生卑微,仓鼠一叹表明了李斯的志向:人之贤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在厕所的老鼠和米仓的老鼠上,看出人与老鼠的状态十分相似,就看身处什么地位。李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实现三级跳:拜师求艺、入秦、帝国大厦的搭建者。他实现了由舍人————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的人生巅峰。然而,李斯的人格非常低劣,为了荣华富贵,他不仅害死同学韩非,还不断迎合秦始皇,策划焚书坑儒,造成了中国文化专制,彻底沦为专制制度的附庸。李斯的后半生,理性丧失,原则丧失,晚节不保,自私低劣,被赵高拉拢、恐吓,沦为小人。面对赵高的政变,屈从赵高,仰天而叹,哭自己的老命没处安放。这种放纵,不但没有自保,还加速了自身的灭亡。72岁的李斯被判死刑,死的非常惨,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孙教授评价李斯的人生大起大落,既有荣华富贵,又结局悲惨,认为他的人性太黑暗,迎合、屈从、为恶导致了他最后被杀。孙教授指出,李斯的经历对现代人很有启迪性,很多人从普通人一路奋斗到高官显贵,达到人生顶点后就发生异化,与他们在名利上,只知索取、自私自利密切相关。

 

司马氏与西晋兴亡

 

国学班课程的最后,孙教授还给学员讲解了司马家族的成功史、西晋政权坍塌的原因。对今天的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西晋第二次统一了中国,走了51年。这个政权的奠基人就是司马懿,孙教授评价司马懿头脑清楚,不跟曹操闹翻,同时还保有自己的个性,让曹操感觉他软中有硬司马懿一生很会审时度势,何时出山,何时隐居,为人处事不显山露水,韬光养晦。通过司马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司马炎当上了皇帝。司马炎当皇帝的时候很清醒,建立晋国,励精图治,提倡节俭,发展经济。司马炎提出的五条治国原则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孙教授指出西晋是最有可能进行社会大一统的,可惜最后腐败,上行下效,奢侈挥霍,比富斗宝。皇帝带头卖官捞私财。清谈虚浮之风,社会风气腐化,司马家家风败坏,司马炎培养了个白痴接班人,司马衷。选了贾南风做儿媳,勾心斗角,策划八王之乱,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激化,西晋灭亡后,中国进入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孙教授指出:西晋缺少一个较为稳定、连续统治群体。在中国古代,一个政权能够平稳过度最初五十年至关重要,西晋统治者骄傲自满,陶醉于胜利之中,不思进取,导致政治腐败。唐太宗评价西晋的失败是居治忘危,则治无常治。

 

课程总结

 

两天时间正值武汉酷暑,武汉国学培训孙教授不顾炎热,不断鼓励学员们坚持,带领大家扎实学习,他认真严谨的态度、精彩纷呈的讲解让学员们充分领略到名师风范,赢得了学员们的一次次掌声;对学员们冒着高温,坚持学习的精神,孙教授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勉励大家刻苦学习、坚持不懈,希望大家以史为鉴,从正反两面看待历史教训经验,不断增长智慧,避开险滩,拨开迷雾,提升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线申请

Apply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