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课程报道】国学班11月16、17日荣松《易经》智慧与人生修为
2024-05-05浏览:0

中华民族是《易经》的民族,唐代的虞世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內容涵盖了“天道、人道、地道、王道、商道”。它熔铸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催生了“阴阳相济”、“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造就了“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的历史哲学,孕育了“保合太和”、“穷变通久”的东方智慧。《易经》以其博大精深哲学思想被中外企业家和学者所推崇,并逐渐将其智慧延伸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学易、知易、用易,也符合我们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游刃有余?如何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高竞争力的企业团队?

通过对《易经》的领悟,积极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运筹帷幄,建立良好的经营居住环境,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的提升,徳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慧,进而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题记

1.jpg

2019年11月16-17日,博海国济商学院·崇简人文教育中心有幸邀请到荣松老师到武汉给哲学智慧与历史修养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简称国学班)主讲《易经》智慧与人生修为课程,荣老师通过通俗易懂、实操实用的讲解《易经》智慧的渊源与思想体系,观念与核心思想,定律与人生修炼,模式与应用要点这四个方面,让同学们重新认知《易经》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其管理应用智慧,把握基本的《易经》管理智慧与方法,提升自我文化修养与管理能力,课程上下来酣畅淋漓,同学听的如痴如醉,犹有意犹未尽之感,整个课程得到武汉国学班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师资简介

1574143472280782.jpg

荣松,北京北奇书院院长,国学MBA体系创始人,中国国学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北大新世纪国学研究传播中心主任。

毕业于伊朗德黑兰大学文学院,曾任CCTV-4和CCTV-9评论嘉宾、新华社国际部综合新闻编辑室主任、新华社德黑兰分社首席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以及大旗网执行总编辑(副总裁)、华声传媒(华声在线)副总裁兼总编辑、第一视频集团副总裁兼总编辑、威望时代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等职。16年新华社工作阅历,中国国际新闻前沿记者。13年驻外生活,长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研究,20年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波斯、印度、埃及、犹太等多种古典文化比较研究。

近年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传统国学知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创建了国学MBA思维体系,推出适合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学习的体系化课程。

 

1574143512585582.jpg

课程解读

《易经》智慧渊源与思想体系

荣老师在开篇讲到《易经》智慧的渊源和思想体系的演变,《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而又深邃的古代经典,它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为周文王所作,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后者为孔子所著,是对前者的解释。春秋战国时代,无论道家、儒家、阴阳家等等,都把《易经》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易》为“群经之始”,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易》有三种版本,夏《连山》、商《归藏》,及周《周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周易》是唯一有幸传至后世的经文。而《周易》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因此,《易经》是对易学的一种阐述,是易学思想、原理、系统的一种表达形式和应用结果。

《易经》的完成历经了三位圣人,分别是上古时期的伏羲,中古时代的周文王,以及下古时候的孔子。因此《易经》可以称为“世历三古,人更三圣”的古代先贤对宇宙探索研究的智慧结晶。

《易》也叫《易经》,经字特指原文内容。由于三易之中唯周易有幸传世,因此《易经》通常便泛指《周易》。后人对《周易》再作注解的版本众多,其中最早期的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易传》。所以,不要混淆《易经》跟《易传》,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易传》的上半部为“经”的部分,是引用《周易》的原文;《易传》的下半部为“传”的部分,是由孔子及弟子们联合撰写,对周易进行主观的个人见解注释,其实并不等同《周易》原文的真正内涵。“传”的内容包含〈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十篇,旧称《十翼》。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朝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莱布尼茨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易经》是源自于人类以自身为中心对天地的观察,并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它包括了哲理、经济、管理、军事、法律、天文、医学、预测、文化教育等多种学科知识和理论。易经在产生之初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原始部落时期可以用它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通过观察天文星体的位置来确立时令,看看最近该种什么;又比如今天准备出去打猎,要看看有没有雨;又或者有新人要结婚了,看看哪天是良辰吉日等等。现代人利用节气和历法,可以用于农事生活安排;利用运气和医法,可以用于养生和健康;利用象数和算法,可以用于旅程预测。总而言之,易,是为人服务的。

古代圣人创作《易》,是为了顺应天地万物的特性与命运的道理,所以建立了天之道——阴与阳,地之道——柔与刚,人之道——仁与义。用上、中、下两两相对的六爻之位象征这天、地、人三才,所以《易》用六画而成卦。

天、地、人“三才”是包容涵盖了全宇宙的传统思想理论体系的具体的理论学说。如果说太极阴阳说仅是一种抽象的“理”的话,那么,天、地、人“三才”就是具体的物化的“象”。“理”与“象”之间,还有某种特别的“数”来限定、排列和分配其位置。这样,“理”——“数”——“象”这样的逻辑就由此成立了,“占”——认知世界的具体工具,也随之落实下来。因此,不知“天、地、人”各自具有的真体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特定关系,就无法了解和把握传统思想文化的本质特性。

追溯先人数千年的足迹,有关天、地、人“三道”的思想印迹,扩散在浩瀚的文海之中。古人无论在讨论天地大法,还是社会人事的文章中,都以其为基本的出发点。可以说,“天、地、人”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本。

天时、地利、人和三才思想体质的本质,旨在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4.jpg

 

《易经》智慧观念与核心思想

5.jpg

      易经认为世间万物的来源是:“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延伸为无边际,无穷尽的意思。无极是先天的,没有变化的。太极是后天的,是阴阳二气互动的。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物质宇宙和地球,地球产生了天地(太极)。 

1.       《易经》太极思想与整体全息观。包括第一核心理论:太极,即整体全息论。整体大于并包含个体,个体都有整体的投影。无极与太极等于点和球的关系,也呈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如:核爆未爆时为无极,核爆已爆时为太极,太极既是始也是终。无极就是未形成概念的状态,太极是万物由存在到消亡的全部状态。无极为生,太极为有。一切有都是从无中而来,但无不能是绝对的无,否则无从生出有来,所以无就是生,无中没有其他一切,但是有生的可能与生的存在。无中只有生,所以无即是生,也就是无极。当有从无中诞生,宇宙中只有这一个有,所以他是一切的有,所有有的初始,也就是太极。

2.       《易经》两仪对待与中衡流通观。阴阳本义源于太阳光热,阴阳内涵基于元气能量。阴阳是物质能量的两种基本属性。因此第二核心理论:两仪,即中衡流通论。两仪包括中衡性和流通性,也就表明中衡存在趋同与趋异;流通存在向内与向外。《易经.系辞》约:“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思维可谓是整本《易经》的核心思维。世界上任意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附的事物, 都可称之为阴阳。如光与影、昼与夜, 阴阳矛盾而互变, 对立而统一, 共同组成了万物相生相克的整个宇宙。

3.       《易经》四象格物与取象比类观。因此第三核心理论:四象,即取象比类论。什么是取象比类?就是在研究万事万物在相互联系作用时,从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组事物取出自身状态、运动变化的性质“象”,然后“比类”将万事万物按照自身性质分别归属到原来取出的性质所在的项目,来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作用。

它具有几个特征:注重整体、分类而不是找出不可再分的单元元素。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气和质是最基本的分类,之后无论有什么新发现,这种分类都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被推翻,而只会随着实际需要分得越来越细。注重联系作用。比如五行,《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样,万事万物都可以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以研究它们的相生相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易经》智慧定律与人生修炼

《易经》揭示了宇宙三大核心定律:简易、变易与不易。简易,是简明之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易,是变化之意,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易,意味恒常,指在变化之中把握规律。

1.       简易: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修炼。此处讲究的是因果律。《易经》的核心是解释推动十五发展的阴阳动力。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发展以及消亡,都是阴阳消长一个新的事物所产生的必备条件一旦具足,这个新的事物必然会出现。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古人所说的“由来已久”,表明因果早已存在。

2.       变易: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修炼。此处讲究的是发展律。爻变则卦变,量变成质变。有因必有果。

3.       不易:发展中把握规律的修炼。如:周期律、六十四卦周期、十二消息卦。如《汉书·礼乐志》所言“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5.jpg

《易经》智慧模式与应用要点

《易经》应用于观天文(掌握整体发展趋势),察地理(掌握立足区域环境),以通人事(通晓为人处世方法)。

1.       把握太极焦点与坚守战略目标。《易经》的系统核心是解决人所面临的问题。《易经》应用系统模式是以目标为太极点来构建的。《易经》系统管理第一法则:坚守目标。确定战略目标,坚守战略目标。定位不一样,结果也即不一样。战略决定目标,目标服务战略。易经系统八分法可以针对目标划分为8个点来促成,分别是优势-劣势、动力-阻力、口碑-影响、盈利-损失,这样可以针对这些不同的点进行各个击破。但无论世界怎么变,目标永远是核心。

2.       格局模式构建与人生境界追求。人生高度取决于格局,格局来自与战略目标。《易经》系统管理第二法则:提升格局。格局是指认知范围是空心大小的尺度及其认知的程度。“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样,万事万物都可以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正格中,这样也就衍生出五行相生相克格局。

3.       五行模式与奇门遁甲战略布局。奇门遁甲是古代运筹学,涵盖易经文化全部元素,是中国国学精髓之大成,帝王之学高级应用典范。奇门遁甲以称为三奇;以开、休、生、伤、杜、景、惊、死称为八门,故名“奇门”。天干中“”最尊贵而不显露,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常隐藏于“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九宫,而甲不独占一宫,故名“遁甲”。在古代,民间流传只有帝王附近如军师、钦天监、国师等重要大臣才通晓奇门遁甲之术。此法后来被神化为一门法术,以至于一些小说将其描写为有“飞天遁地”之本领的法术。亦有人称之为帝王学。

4.       企业运用《易经》智慧进行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法:找出我有什么?我生者?生我者?我克者?克我者?运用五行的方法进行分析。

 

荣老师通过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各个朝代的案例信手拈来,抽丝剥茧般的讲解《易经》,让同学们对《易经》这门课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能与自身一一映照。

一个课程学下来,学到的不只是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还能从老师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品格,何乐而不为。

 

整个课程上下来,武汉国学班的同学们也向老师问了不同的问题,下述为精选精简内容:

问题1:易经可以用于治病吗?如何利用?

回答1:可以治病。人的五脏对五行。人的身体以中医的角度来看,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左东而右西,是以肝左而肺右也。对于太阳而言,人体左升右降即对应太阳东升西落,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经常以肚脐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抚摩肚子,会对身体有益。

如果家里有小孩高烧不止,可以熬制三豆汤喝。黑豆、黄豆和绿豆各15克,勿泡,直接放4碗冷水进行煎煮至1碗。可以去发烧症状。15分钟见效。这来自扁鹊三豆饮。如果大人有胃病不适,可以按同样的方法煎煮黄豆汤喝,也见效快。如果家里有女儿例假疼痛,直接按压左手三分之一处可以止痛。

人身体的症状是可以根据中医平衡学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治疗的。譬如老人的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可以在条口穴位置扎针止痛。

1574143825379338.jpg

 

问题2: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

回答2:都存在,不分先后。这就是无极和太极,都在宇宙中存在。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相隔多年的朋友,亲人再次相见,会一眼认出对方?是因为相貌?语言?这些都不太可能,这么多年这些外在的都在发生变化,但别人一眼识别出你就是你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些不变的东西存在。

我曾经在伊朗学习时候,他们的古书上记载了一种恶龙在山上的古建筑上灯火通明达旦昼夜不息。那么维持这些灯火的能力肯定不是蜡烛,更多是类似现代的电!那么三万年前就一定不会有电的产生吗?所以无极和太极的思想就是如此玄妙。所谓“敬鬼神而远之”,无非如此!

世界上四种力量:作用力-反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现在发现的电磁力还没有对应的作用力发现,说明世界还存在第6种力量有待发现来维持整个宇宙的平衡。

 

问题3:“女子无才便是德”,“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古代含义是什么?

回答3: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是现代人理解的那么卑贱。古人的尊卑是看人的角度不同来说的,卑是指往上看,往上走。无不是没有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告诫有文化内涵的女子不要显露自己的才华。子在古代是代表有文化的人,女是未婚的女子,小子是门客,与大人意义相对。有文化的女子以及门客是很难畜养的,离得太近会不逊顺,离得太远会生怨恨或造反。

 

附:

8.jpg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

1574143956853561.jpg

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




在线申请

Apply Online